首页 >> 团场动态 >> 正文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落户一〇四团畜牧连哈萨克风情小镇
发布时间:2018-01-15 11:44 来源:一零四团 作者:104团场-管理员 浏览次数:

20171117日,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揭牌仪式在伊宁市达达木图乡布拉克村举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一四团畜牧连被中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正式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很激动,作为乌鲁木齐近郊最具特色的哈萨克民族风情体验园,我们热情好客的哈萨克民族欢迎全国的朋友来哈萨克风情小镇度假、旅行,我们也会再接再厉,做好服务工作,把我们的小镇建设的更美更有特色。” 一四团畜牧连哈萨克风情小镇被国家民委命名,连队的干部职工都非常的高兴,作为党支部书记的哈尼·木海没想到能见证国家层面对小镇的特色和发展进行认可。

距离乌鲁木齐最近的第十二师一四团畜牧连正式成立于20083月,连部位于216国道旁,离乌鲁木齐市18公里,该连是兵团为安置定居牧民而兴建的。全连136户人中,有101户是下山定居的哈萨克族牧民。多年来团场党委坚持高标准建设、高要求推进,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抓手,以“搬得下、留得住、能致富、不反弹”作为工作目标,以“六大基地”建设为措施,依托乌鲁木齐市南郊及靠近216国道的地源优势,大力推进哈萨克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大话西游万亩桃园”建设,推动了一四团南区整体旅游产业发展,  年,被评为兵团四星级牧家乐,已经成为乌鲁木齐市民近郊旅游最火热的目的地之一。如今畜牧连哈萨克风情小镇身又被冠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这个充满民族特色文化魅力的小镇又成为新疆一道独特的风景,她欢迎远方的游客融入小镇,体验民情,放松身心,回归自然。

高标准规划  融哈萨克民族文化浑然天成

2008年建设之初,畜牧连哈萨克风情小镇就按照规划要求科学合理的布局,明确功能区域,奶牛养殖基地、温室大棚种植基地、哈萨克族特色牧家乐餐饮美食基地、小马驹拾趣园采摘基地。同时紧紧把村落建设和旅游开发相结合,把文化发展和特色村寨相结合,融哈萨克民族元素于点滴之间,从每一个路灯、每一个墙饰、每一块景观石的摆放雕刻无不透出浓郁的哈萨克民族文化气息,大到古朴雄伟的连队牌坊,小到每一个院落围栏上的花纹铁饰品,都融入了哈萨克民族传统艺术气息。

为了更好的把哈萨克民族的生活生产方式融入现代化旅游规划发展中,创造历史文化新遗产,一四团先后投资832.47万元、1527万元、3500万元分三期建设了功能定位不同的住房,完善了道路、停车场、儿童乐园、篮球场等基础设施,大力推广“牧家乐”餐饮功能区和商业服务区。

“从建设之初到后期的发展,师、团党委都着眼大局,从宏观上建设上总体规划,从微观细节上深耕哈萨克民族艺术特色,从216国道上路过都能够让人感受到我们哈萨克风情小镇特色的民族文化气息,非常有特色,我们的家乡美我们感到很骄傲很自豪。” 努尔娅就是最早一批定居的牧民,也是最早在餐饮服务区开牧家乐的老板,她看着连队一天天的变化,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被以各种形式展示出来,她感到非常骄傲和开心。

精准产业定位 开城市近郊旅游新亮点

要打造乌鲁木齐近郊独有的哈萨克民族文化体验小镇,不但要做好整体规划、还要有精准的产业定位,符合近郊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业态,让哈萨克牧民搬得下、留得住、能致富,为此,团场又打造了千头奶牛基地、温室种植产业区和小马驹拾趣园采摘基地,精准产业模式融牧民增收和民俗文化旅游为一体,让哈萨克特色小镇形成了独特的产业集群。

“我以前在牧场放牧,转场搬家很辛苦,现在我在奶牛基地养着48头奶牛,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另外还有旅游收入。”哈里木木沙是连队职工,记者采访的时候他正在机械化挤奶厅挤奶,对现在的生活他很满意。团场投资2100万元建设的千头奶牛规模化养殖基地,不但转变了牧民游牧的生产方式实现了牧民就业,同时构成了小镇旅游的一个景点。

连队职工哈米亚提在温室收割毛芹菜,见到记者时,他高兴地说:“以前我们在山上从来没有种过菜,现在连队教我们种菜,冬天我们可以多挣一点钱。” 她在团场投资1272万元建设成的有机蔬菜大棚里学习种植技术,为自己过上好日子积累了经验。

不但有奶牛养殖、温室种植基地,在哈萨克风情小镇,还有建筑面积达9000平方米的新疆最大单体智能温室观光区和和可供游客休闲、 住宿、采摘、赛马、认领土地小马驹拾趣园,让游客们可以住下来充分体验小镇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大自然亲密接触。

畜牧连哈萨克风情小镇的一层层产业布局精准而独具特色,在牧民定居下来的同时,把产业发展和哈萨克风情旅游完美的融入到一起,既保留了牧民原有的牧业又拓展了特色温室种植,在保留传统哈萨克风情基础上拓展了现代化的旅游观光采摘项目,为少数民族特色村落的发展奠定了产业基础。

特色民族文化 引领城市近郊旅游新风尚

有了高标准规划建设的基础支撑,高精度产业定位让这个风情小镇变的更加有特色、更加鲜活,真正凝聚特色村寨的灵魂是哈萨克民族多彩的传统文化,在畜牧连哈萨克风情小镇你不但能品尝到悠久历史的熏马肉、熏马肠、风干肉、手抓肉、奶茶、包尔扎克等美食还能欣赏到哈萨克族的民俗风情、歌舞表演和历史悠久的民间刺绣文化

牧民米依娜的家里十分干净整洁,民族气息浓厚的挂毯和手工针织饰品将房屋衬托的舒适而温馨。自定居和丈夫开牧家乐以来,她家里每年的纯收入都在45万元,比在山上放羊时可以多挣2万多元,米依娜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米依娜说:“我的牧家乐里有最正宗的野生牦牛肉、熏马肠、包尔沙克,我们这越来越出名,客人来了都不想走,很多回头客都是闻着味来的。”为了增加牧民们开办牧家乐的品质,团场每年还举办各类餐饮服务、礼仪接待培训班,从资金、技术、观念、经营思路等方面大力扶持,提高牧家乐旅游接待能力,小镇的牧家乐还被兵团评为“四星级”牧家乐。

在畜牧连哈萨克民族刺绣展厅里,定居牧民乌木提汗每天都在带着哈萨克绣娘们做各类手工刺绣,现如今她在连队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下带着她的哈萨克传统民族手工刺绣产品走上了商业化道路,她们的作品远销国内外,小到小的笔筒,大到可以铺满正面墙的挂毯和地毯,以及平常可以背出去逛街的包包,一件件非常精美的手工艺品都是一针一线用羊毛绣出来的。

“我希望我们民族优秀的刺绣文化和刺绣作品能够被更多的游客认可,传播到更远的地方。”乌木提汗说。

在过去的五年,一四团畜牧连哈萨克风情园的牧民们从游牧生活进入到农耕定居生活,十九大召开后,一四团畜牧连哈萨克风情小镇的职工们系统的学习了十九大的报告,感受到了党和国家规划的宏伟蓝图,面对新时代牧民们充满了信心。(作者:高迪)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