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渔喽!”10月22日,在位于二二一团四连的绿缘丰水产养殖场里,呈现一派鱼跃人欢的丰收景象。一网网活蹦乱跳的加州鲈鱼被捞出水面、装上卡车,发往乌鲁木齐、石河子、昌吉等地。
负责人常言军介绍道:“我今年承包了13个鱼塘,5月初投放了12万尾加州鲈鱼苗,今天总计出塘10吨成品鲈鱼,出塘的鲈鱼个头在600克到800克之间,预估本轮养殖可实现收入50余万元。”
10时35分,渔网收至岸边,形成了一条不到2米宽的“水渠”,数以万计的加州鲈鱼在鱼塘里翻腾着。工人们分工合作,为出鱼作最后准备。11时,出鱼正式开始,这是一条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流水线”,只见几名捕捞工人穿着连体皮衣,分工协作、相互配合,齐心协力拉起大网。随着渔网慢慢收拢,一条条鲈鱼露出水面,肥硕的鲈鱼迅速被分拣、过秤、装车,运往目的地。
这样忙而不乱的出鱼场景在二二一团已是寻常景象,当天是常言军第二次出鱼了,常言军介绍道,今年是他承包鱼塘的第一年,主要养殖加州鲈鱼,年产量约75吨,他们的鱼都是有合格证的。
据了解,在出鱼前,常言军就已经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鱼的品质进行检测,出鱼现场,一位经验老到的鱼商拿出一把刀“现场验货”。只见他随手从框里捞出一条加州鲈,剖开翻开鱼肚,端详了一会,“嗯,鱼肉色泽很好,这鱼的品质好。”
近年来,二二一团党委高度重视产业发展,依靠党建引领产业振兴,蹚出了一条盐碱地上搞水产,带动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每到鱼塘出鱼时,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这也让团场附近的职工群众在空闲之余有了额外赚取收入的机会,不仅鼓起了自家的“钱袋子”,也为客商们解决了人手紧缺的燃眉之急。
二二一团渔业养殖基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持续践行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依托着水质呈弱碱性、土壤盐碱化等资源优势,着力推动戈壁滩上淡水鱼生态养殖。这种养殖模式不仅解决了占地面积大、养殖地域有限等问题,还可控制鲈鱼的生长环境,大大降低了鲈鱼的发病率,提高了鲈鱼品质,具有投资少、周期短、易管理、效益高等优势。常言军说:“客户基本上都是固定的,销售不用愁,如今塘里所有成品鲈鱼都被订购一空,明年计划采购20万尾鲈鱼苗。”
二二一团戈壁渔业的逐步兴起,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兵地职工群众的就业之路,接下来,二二一团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构建现代戈壁渔业产业体系为目标,为加快团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