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 地址:乌鲁木齐市常州街189号
网站管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我们:0991-3781255
网站备案号:新ICP备10002232号 网站标识码:BT12000011 公安备案:66120002000073
您是本网站第位访问者 网站地图
前不久的大雪为鸿成众和园度假村增添了许多童话般的韵味。占地面积不大的园区里,东部和北部矗立着一次可供500人同时就餐的十几个蒙古包,中间区域是可供游客观赏歌舞表演的休闲娱乐场所,西部则是野山鸡、鸵鸟、马鹿、鸽子等动物的特色养殖区,让人真正领略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意涵。
由于季节的关系,度假村的游客比起往常有所减少,但是度假村的老板安军却并不忧心。借助邻近乌鲁木齐和昌吉两地的区位优势,众和园度假村一直都有着充足的客源。从开始试营业到目前为止接近一年的时间,众和园度假村的营业收入已经达到150万元。
“这比我们以前从事汽车销售的收入高多了”,安军告诉记者,“现在乌鲁木齐的汽车销售行业竞争激烈,生意不好做,听说农场要扶持旅游产业,我就放弃了在乌鲁木齐的工作,回农场办起了这个度假村。”今年以来,众和园度假村已累计解决农场职工及职工子女46人的就业问题,为农场创业带动就业和职工多元增收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项目建设期间,在先期投入了1400余万元资金后,后续建设资金出现困难,在安军为钱发愁时,由农场出面担保,找到场里有关单位和个人,为他众筹了330万元,使得项目建设能够顺利进行。除此之外,对于众和园度假村项目,五一农场在水电、用地等基础设施方面也给了很多的优惠和扶持。五一农场还拿出500万元,作为大众创业的扶持资金,安军说,为了扩大度假村的规模,他打算再贷款。
在兵团五一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27岁的大学生洪晖亮正在温室里忙着照料他的宝贝植物。毕业于北京吉利大学的他,2012年大学毕业实习的时候来到乌鲁木齐。出于自己对植物养殖的痴迷,2014年的时候,他为了找到合适的养殖大棚跑遍了乌鲁木齐的周边地域。最后在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了五一农场大学生“双创”基地。
目前,洪晖亮已累计投入70多万元资金,在大约2100平米的两个大棚内,形成了多肉植物的规模种植。2016年1月份至今,他靠着卖植物已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0万元,毛利润20万。
据洪晖亮介绍,在他创业期间,五一农场为他提供了包括大棚租赁费、水电费、暖气费等多项减免优惠措施,仅暖气费用一项,一年就能节省大约1万元。在大棚租赁方面,如今同等规格的大棚一年的租赁费用至少在1万元以上,而他只需要3000元左右。一些非消耗品(专业育苗床等)都是由农场免费提供。
他在基地创业的近两年时间里,都是由农场下属的旅游公司通过邀请媒体进行宣传报道、组织基地观光旅游团等形式,帮他进行产品推介。洪晖亮说,“基本上自己遇到的困难,一旦向园区提出来,能解决的都会马上帮助解决,不好解决的,园区领导也会想方设法帮我解决。”
“十二五”期间,五一农场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在二连建设温室大棚642亩(235座)。2016年8月9日注册成立乌鲁木齐市锦绣宁馨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五一农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地理位置优势,按照“连队+合作社+职工”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成为集苗木、花卉、蔬菜、水果种植、培育、销售和园林绿化工程于一体的高端农业合作社。
工业方面,为方便职工群众创新创业,农场自筹资金6000余万元建设了职工创新创业小微园区。目前,已有12家企业入驻园区,为农场职工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60个。
近年来,五一农场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着力建设“首府田园星创天地”创业孵化基地,以优质的环境和服务吸引创业者,形成了一批创业基地和园区,帮助500余名富余劳动力顺利实现了创业就业。
记者了解到,在2016年12月2日召开的五一农场六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上,与会代表认真听取并投票通过了《五一农场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方案》。代表们认为,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转变农场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建设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已经成为五一农场“十三五”期间构建新型产业发展格局的主要内容之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