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四年在兵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指引下,认真贯彻兵团五届五次全委会议、师党委一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师党委提出的“三个80%”和“1155”工程工作目标的要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发展壮大我师,致富职工群众”的工作目标,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调整,狠抓工作落实,从我师实际出发,坚持畜牧、蔬菜、果林、三足鼎立格局的农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克服了诸多不利因素,使我师经济在总体上保持了稳中求进的态势。全师各级党委和广大干部职工团结一致,精神饱满,奋发有为,狠抓落实,取得了防治“禽流感”工作的阶段性胜利,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重大进展。国民经济从总体上看,比往年又有了新的突破,完成了年初的既定目标,实现了稳中求进。2004年全师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整体经济较上年有一定增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现价)66963万元,其中:第一产业20848万元, 第二产业19321万元,其中工业14314万元, 建筑业5007万元, 第三产业26794万元;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00价)60807万元,比上年增长21.3%,其中:第一产业18155万元,增长21.1%;第二产业17806万元,增长12.6%,其中:工业13456万元,增长7.8%,建筑业4350万元,增长30.6%;第三产业24846万元,增长28.7%。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仍很薄弱,水土失衡和产业化、科技水平还很低;工业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急需尽快提高,急需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投入,引进高科技工业企业。

一、第一产业

我师继续贯彻落实兵团1+3文件精神,始终把“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作为深化团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地按照师党委制定的三个80%的发展方针,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同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在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努力提高农作物的单产。2004年各种农作物都喜获丰收。全年农、林、牧、渔业产值56390万元,比上年增长17.7%,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848万元,比上年增长26.7%,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1.1%。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5.85千公顷,比上年增长3.3%;其中:粮食作物0.93千公顷,比上年减少51%,油料作物0.27千公顷,与上年持平,蔬菜(含土豆)8.93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7.5%。粮食每公顷单产7165公斤,比上年增长19.7%;油料每公顷单产2615公斤,比上年增长21.1%;蔬菜每公顷单产64744公斤,比上年增长5.98%。

主要农产品产量

2004年 比上年增减 %

粮食 6663吨 -40.8

其中:小麦 2755吨 -68.5

玉米 3612吨 150.5

油料 706吨 21.1

啤酒花 724吨 -67.5

蔬菜(含土豆) 578168吨 24.5

师植树造林完成175公顷,比上年减少78.4%;林木采伐量587立方米;苗木产量384吨,幼林抚育作业面积8581公顷,成林抚育作业面积2639公顷,迹地更新面积18公顷;年末实有造林面积 3.41千公顷,年末实有果园面积2914公顷,产果35686吨,比上年增长94.7%。

畜牧业生产好于2003年,为2005年师的畜牧业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2004年牲畜、家禽年未存栏和主要畜产品产量

2004年 比上年增减 %

牲畜年未存栏 21.1万头 16.5

其中:大牲畜 1.97万头 10.1

牛 1.76万头 12.8

#奶牛 0.74万头 25.4

猪 3.16万头 29.5

羊 15.97万只 15.1

家禽年末存栏 40.51万只 9.66

肉类总产量 9100吨 21.4

羊毛产量 310吨 76.1

牛奶产量 23799吨 29.7

禽蛋产量 1992吨 10.9

渔业生产当年养殖面积184公顷,鱼捕捞量682吨,比上年增长36.4%。

师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为6.0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5.1%,其中:耕作机械总动力1.95万千瓦,排灌机械总动力0.73万千瓦,收获机械总动力0.13万千瓦。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量)5414吨,比上年减少8.4%,农药使用量8.74吨,比上年增长8.4%,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532吨, 比上年增长17.96%。

二、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

第二产业增加值19321万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8.9%。

(一)工业

我师工业生产认真贯彻兵团1+8文件精神,继续坚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之路,深化企业改革,企业生产逐步与市场相结合,加强产品成本核算,提高产品增加值率,降低企业负债率,促进资本结构趋向合理化,提高整体经济效益。由于乳业集团受德隆的影响,生产大幅滑坡,造成师工业增速较慢。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2825万元, 比上年增长了6.3%,其中:国有工业完成22649万元,比上年增长了0.1%,乡镇企业完成(含个体)20176万元,同比增长14.2%。全师工业完成增加值14314万元,比上年增长11.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2004年 比上年增减%

原煤 32.07万吨 -7.5

面粉 3350吨 -45.4

植物油 2261吨 87.1

液体乳 4962吨 -47.4

棉纱 5221吨 -30

塑料制品 3264吨 -25

红砖 21802万块 172.4

全部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40099万元,工业产品销售率93.6%,比上年上升1.1个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随着改革的深入,以及农业“两费自理”的推行,固定资产投资的主体和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投资力度日趋稳定,由于交通局的投资减少,师固定资产投资有所下降。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785万元,比上年下降2.67%,其中:国有、集体经济投资17147万元,下降16.2%,私人、个体投资6638万元,增长67%。

私人投资投资购买生产性固定资产为800万元,减少77%,占私人投资的12.1%,用于建造房屋的投资5838万元,增长65.7%,占87.9%。

建筑业在危旧住房改造的带动下,在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减弱的情况下,仍有进一步的增长。全社会全年完成施工产值15082万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国有建筑企业完成13103万元,增长13.7%,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007万元,比上年增长50.3%。

三、第三产业

随着三产个体户的大幅度增加,尤其是一零四团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带动我师第三产业保持高速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现价26794万元,比上年增长23.8%,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

(一)公路运输业

交通运输业充分利用地缘优势,正确引导和大力推广集中管理、综合服务、分散经营的科学管理方式,通过道路建设的发展,师客运站的拉动,运输业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全年完成增加值现价7693万元,比上年增长11.9%,全年客运量607万人, 比上年下降4.4%,旅客周转量6907万人公里, 比上年下降50.3%,货运量719万吨,比上年下降10.5%,货物运输周转量33700万吨公里,增长51.1%,运输总收入17489万元,下降4.5%。

全师年末拥有各类机动车5729辆,其中:各类汽车2187辆,农用车483辆,轮胎式拖拉机1601辆。在全师各类机动车辆中,个体拥有5358辆,占93.5%,其中:各类汽车1936辆,各种拖拉机1545辆,农用车480辆。个体运输业年未从业人数2301人。

(二)批发、零售贸易业

随着个体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的大力发展,经营状况快速好转,国有商品流通企业积极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企业效益逐渐好转,整体行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5712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44亿元,增长18.4%,其中:商业消费品零售总额4.04亿元,餐饮业零售总额3800万元,其他200万元,下降20%,商业消费品零售中含工业零售8360万元。

(三)住宿及餐饮业

住宿及餐饮业增加值1297万元。

(四)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2599万元,比上年增长35.4%。

(五)租赁和社会服务业

租赁和社会服务业全年完成增加值1310万元,比上年下降5.8%。

(六)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

卫生事业以贯彻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和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为前提,认真贯彻《兵团党委 兵团关于进一步加强团场卫生工作的决定》,完善医疗救治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疫情信息网络体系,卫生执法体系,药品监督管理体系的建设,加强卫生人员和执法监督人员的培训,提高整体服务功能和水平。全年完成增加值674万元,全师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7个,病床185张,万人拥有病床27张。

(七)教育、文化和广播电视事业

教育、文化和广播电视事业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采取各种方式组织成人培训教育,使我师国民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文化事业完成增加值2142万元。 全师学校总数17所,其中:成人院校1所,中学8所,小学7所,幼儿园1所。教职工856人,其中专任教师665人;在校学生12306人,其中:中学5228人,小学7078人。当年中小学毕业生2644人;小学入学率99.83%,高中升学率90.9%,初中升学率78.6%,教舍面积80226平方米。全师考入高等院校本科的学生103人。

四、科技

2004年,师党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放在经济建设的重要位置,深刻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科技工作,结合我师的实际情况,本着精简、效能的原则,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加强业务建设,充分发挥科技综合管理的职能,搞好全方位的服务,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全师全年共执行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个,其中执行国家西部开发科技专项1项,列入兵团科研计划11项,列入市重大农业产业化科技项目2项,列入师科研项目4项。

进行各种形式、类型的科技培训280余期,培训人数达2.83万人次。发放科普技术资料5.1万余份,培训基层党员、干部5600人次。

五、人口、职工生活

全师年末人口6.73万人,比上年增长8.89%,其中:男性 3.34万人,增长6.71%,占总人口数的49.62%; 年未人口中:汉族4.74万人,占总人口的70.4%;回族1.41万人,占20.95%,哈萨克族0.26万人,占3.86%;维吾尔族0.28万人,占4.16%;其他少数民族0.04万人,占0.59%,全师全年出生人口为373人,出生率为5.54‰,死亡人口220人,死亡率为3.2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27‰。比上年上升0.21个千分点。

在我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职工收入有所增加,职工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师在岗职工年平均人数16054人,实发工资总额15719万元,庭院纯收入3675万元,在岗职工职均收入每人12080元;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9791元/人。全师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18948人,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收入每人11638元。

按全部人口计算,人均占有国内生产总值9941元,比上年增长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