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结构、挖潜力、强措施 促进职工全面实现多元增收

——十二师二二二团职工多元增收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按照兵师党委确定的职工多元增收三年攻坚计划的目标,团场党委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变、提质增效”的工作总基调,积极探索和建立促进职工多元增收的长效机制,结合团场实际,有效促进职工多元增收、快速增收、持续增收,现将三年攻坚计划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取得的成效

团场切实把促进职工多元增收抓成最大的“民心工程”,形成人人有责任,户户有目标。截止2015年团场涉及促进职工多元增收户数为840户,参与人口共计2310人,农业连队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由2013年的15106元,增加到2015年的18600元,增加3494元,增长23.13%,其中:农业经营现金收入 9342.6 元,二三产经营收入1763.45 元,工资性收入 6662.8 元,财产性收入 313.45 元,转移性收入517.7元。

二、促进职工多元增收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为切实做好促进职工多元增收的各项工作,团场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多元增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二二二团促进职工多元增收方案》,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协调,各连队积极参与,明确责任分工,完善工作落实制度,集中精力把促进职工多元增收工作抓牢、抓实、抓出成效。

(二)调结构、促改革,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多元增收。

一是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推进农业公司化、集约化发展。组建成立“新疆走马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阜康市沙地葡园科技有限公司”,按照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公司化运作、标准化作业、目标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模式,把团场农业职工身份田以外的2.6万亩经营性土地直接由两大公司直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全面推广订单农业,实现提质增效。

二是围绕“减棉、稳粮、增果蔬、兴畜牧”战略布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职工收入。一是全面退出棉花种植及加工。二是保证了粮食种植面积5万亩以上,2015年,小麦单产再创新高,全团平均单产425公斤,比上年每亩增产21公斤,增产5.2%。三是稳定高收入经济作物,种植制种增至4849亩,种植酱用番茄增至6484亩。四是增加蔬菜种植由2014年2700亩增加到6800亩,积极探索果业新品种发展,新建鲜食葡萄、苗圃各200亩,酿酒葡萄平均单产1100公斤,比2014年每亩增产295公斤。五是“兴畜牧”,形成饲草料基地2万亩,新建养殖基地一处,大力扶持职工以农促畜,多业并举。通过以上举措,农业用地亩产出率由2014年的1431元增加到1545元,同比增长7.9%。团场农业结构更趋合理。

三是加大科技推广力度、细化田间管理、实现增产增效。2015年,团累计节水灌溉使用面积达8.2万亩,通过节水灌溉全覆盖使用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了水的利用率,每亩节约水费30.2元、农药5.5元。为职工增收235万元,可为职工增加节支性收入42.9万元,人均节支性增收248元。

(三)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拓展职工增收新空间。依托团场“三化”建设,立足资源、区位和产业优势,鼓励职工“退一进二、三”走出大田,三年累计安置一线职工在工商企业就业人员达1389人,因地制宜发展二、三产业,为职工拓展增收空间创造条件,搭建职工增收平台,逐步引导职工以家庭经营形式从事个体商贸、家庭手工业、住宿餐饮、交通运输和社会服务业,拓宽职工增收空间。

(四)加强就业培训,拓宽就业渠道。把提高职工就业能力作为重中之重,优化培训结构,提高培训层次,围绕产业发展有针对性地培养有专长、有技能的产业工人,走以培训促输出的路子。三年累计投入130.8万元,培训职工12450人次。为促进职工转型转岗就业,累计培训各工种4400余人次,职工技能培训达到100%,累计向团周边86家企业输出劳动力2780人,其中:2015年输出劳动力780人,同比增长48%,人均增收668元,同比增收320.6元。

(五) 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促进职工增收。发挥典型示范和模范带头作用,扶持职工走专业化合作社之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三年来全团涌现出自主创业典型示范户达到61户,青年创业带头人30名,2015年成立了“准噶尔绿洲肉驴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肉驴50余头、牛20头、羊700多只,价值150多万元。成立了“凝霞庄园葡萄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今年生产葡萄酒预计24吨,创收50多万元。为职工创业增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六)积极争取政策性资金,扶持职工多元增收。

1.鼓励职工自主创业。落实创业帮扶示范项目贴息贷款资金350万元,贴息贷款职工55人。其中:一连“精品果蔬种植”贴息贷款200万元,参加贴息贷款职工36人。“育肥羊”养殖项目100万元,参加贴息贷款职工18人。“一连潘国明农业机械设备制造”项目贴息贷款50万元,带动15 名职工共同致富,2015年增收18万元。

2.优惠贷款政策促增收。三年累计为妇女姐妹办理贴息贷款共计400余万元,利用贷款创业,年经营额达到2500万元,实现利润300余万元。主要包括农业、农机、保障性住房补贴及低保、困难补助、救灾资金等,每年职工获得各类资金补贴达到1500余万元。

(七)让利于民、多渠道实现职工多元增收。一是农业让利政策。出台扩大职工承包定额、提高经费田面积两项惠农政策,全年由于扩大职工承包定额而增加承包面积19364亩,职工增收486万元;由于提高经费田面积,全团不收利费面积增加8384亩,让利金额209万元,人均增收905元。二是医疗普惠政策。实行团场职工住院每人200元封顶结算的办法,每月邀请兵团医院专家和援疆专家来团巡回免费义诊。三是取暖费优惠政策。对团内购买楼房的在职职工、离退休人员、“五七”人员、建国前遗孀等,出台了不同的补助办法,每人每年采暖费补贴最少35平方米,实现每人每年至少节支651元;对没有在团内购买楼房的,采暖费补贴在当年平房标准的基础上提升17%-50%。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团在促进职工多元增收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职工的思想观念还需进一步解放,职工生产技能水平需要不断提高。二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加工率还需不断提升,团场职工增收的渠道还需拓宽,产业结构调整还有待加强。三是团场职工普遍年龄偏大,面对转型转产,就业岗位适应性不强,岗位求职面较窄。四是面对职工就业和创业增收的迫切需要,资金的瓶颈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五是随着“三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业基础途径及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种植面积满足不了职工种植需求,职工转产转岗就业的形式日趋紧迫,职工需转型转岗安置工作仍然是一个比较重大的课题。六是我团作物秸秆丰裕、农闲劳力充分,畜牧业发展占农业比重有待极大提升,上述面临的问题及困难还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克服加以解决。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技能水平。团场结合自身条件,充分利用宣传媒体,依托职业类培训机构,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培养技能型人才,本年内计划培养持证待岗转型人员达到600名,通过加强技能实现转岗就业,促进职工增收。

(二)依托产业带动,促进职工增收。在继续做好“粮油、番茄、制种、酿酒葡萄、酒花”产业的基础上,加大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招商力度,逐步全面实现订单农业,发挥公司+生产基地的带头作用,逐步形成产购销、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同时打造绿色畜牧养殖基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品种改良、统一防疫、统一管理,通过种养结合,主副结合,使畜牧业向标准化养殖发展。

(三)发展城郊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依托科技园区设施农业、酒庄、水库等资源优势,鼓励并引导职工开设“农家乐”,促进团场观光农业、餐饮服业的发展。

(四)鼓励职工创业,提高致富本领。团里提供平台,鼓励种植大户成立酒庄、农机、种植、养殖等合作社。让农业连队职工参与其中,开展先进帮后进,先富帮后富技术大练兵活动,使能人在传授、推广和应用技能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五)利用好政策性扶持资金,促进职工增收。强化政策支持,为职工多元增收提供保障。一是积极争取上级各类建设项目与资金,同时通过银行贷款、招商引资和小额贷款等融资渠道,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升农业设备质量。二是依据师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促进职工增收。充分利用项目资金、贴息贷款、补贴资金和补助资金,解决职工创业资金困难,提高职工创业积极性。

以上是我团在不断推进“三化”建设、农业产业化建设进程中,促进职工多元增收的一些做法和思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促进职工多元增收工作取得新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