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三坪农场八连 代鸿雁

尊敬的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叫代鸿雁,首先感谢师、团党委对我们创业者的关心和支持,感谢领导和同志们给我这个学习交流的机会。

2006年,我和丈夫王东从八师石河子来到十二师三坪农场八连种植蟠桃。为了保证有足够的投入资金,我们以房产抵押额度形式,贷了5万块钱,并把桃园交给婆婆照料,我们外出打工挣钱。2007年,我们在阿勒泰打井,钱是挣到了,可老板却跑了,我们仅拿着6000元钱失望的回了家。

银行的贷款需要偿还,桃园需要资金,家里的日子还要过。迫于无奈,我们将石河子的楼房卖了26万,偿还银行的贷款。之后,我和丈夫来到和田洛浦县学习种植红枣。那两年,我们就吃住在地头的帐篷里,有时遇到沙尘暴,我们连着一个星期啃干馕,吃不上一口菜。两年后,我们用积攒的12万元购买了40亩红枣地,并将其转包,每年收取4万多元的租赁费。

2010年,听说三坪农场种植蟠桃又出台了好的优惠政策,再加上婆婆年事已高,身体不好,无人照顾,我和丈夫决定自己经营蟠桃园。

为了尽快掌握种桃技术,我们跑遍了农场和周边的桃园,向有经验的种植户学习蟠桃种植技术,最远的时候,甚至跑到了143团,通过向有经验的人学,向书本学,参加农场组织的培训,我们逐渐掌握了桃树生长的特点和习性,并且成功引进试种了黄金蟠、早熟油桃、黑蟠桃、油光蟠桃等深受客户喜欢的品种。又想办法将桃子的采收期从每年的6月一直延续到9月份。连队职工都来地里请教,我们毫无保留地把经验告诉大家。从此,八连的蟠桃以采收期长而在周边小有名气。2013年,我家桃园的收入达到10万元。

近年来,农场依托桃园、薰衣草和蔬菜发展观光旅游农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来农场体验观光、采摘的乐趣,我和丈夫看到了商机,便在自己的桃园前竖起了招牌,主动欢迎游客进桃园采摘游玩。如今,八连的蟠桃几乎都是通过采摘游的方式进行销售,亩均效益达到8000元左右。

在连队的鼓励下,我还购买了400只鸡、120只鸭子、240只红嘴雁,搞起了林下特色养殖。由于是散养,不喂饲料,虽然价格高,但却不愁销路,往往还没有长大,就已经被采摘蟠桃的客户预定光了。在我们的带动下,八连桃园种植户几乎家家搞林下养殖,每家因林下养殖增收近5万元,我家仅林下养殖收入就达到了12万元。

眼看着来桃园的人越来越多,参加过团场组织的餐饮培训的我们索性在地头搭起凉棚,摆了3张桌子,兼做农家乐的生意。我们不但出售田间野菜和自己种植、养殖的绿色蔬菜,绿色家禽,还很创意的把土豆换成了蟠桃,让大盘鸡变成了蟠桃鸡。也不知道是桃好吃还是鸡好吃,总是让人吃不够,有些客户来晚了还吃不上,生意很是走俏,就连北京、上海、台湾的游客都慕名前来品尝。最忙的时候,一天下来,我连拿起一个碗的力气都没有。

2015年底,我们又投入20多万元扩建了农家乐,购置了4个蒙古包,增加了住宿和娱乐项目,接待能力达到200多人,我们计划再养一些特色野鸡和羊羔,让客人能够吃到最新鲜的无公害食品。如今,我家的桃园年收入已达30万元。

回顾我家的创业史,我深深的感到,没有党的好政策和各级领导的关心,就没有我们全家人今天的好日子。

2014年春季,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把我们已经出土的桃树整个都掩埋了,我和连队所有的职工一样,眼睁睁的看着即将开花的桃树被大雪封盖,却没有任何办法,我们都伤心的哭了。

正当大家无助、绝望的时候,农场所有的干部都来了,他们住进了果园的简易棚里,白天钻进地里摇树上的雪,晚上抱来木材点火驱赶霜冻,他们的衣服湿透了,顾不上烘烤,饿了啃一点冰冻的干馕,渴了就手抓一把干净的雪放入嘴里,整整三天没有合眼睡觉,结束后,他们没有一个人愿意多说一句话,只是拖着疲惫的身子走了。

为了减少职工群众的损失,这一年,团场投资100万元为我们桃园新修了道路,通了水电,还统一翻盖了彩色钢板房和彩钢凉棚。而我也借助师团工会的“精品果园”示范项目,领到了10万元无息贷款和青年创业贷款,为我解了燃眉之急。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创业的路上不仅有鲜花和掌声,更多的艰辛和坎坷。如今,我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我和爱人也希望能用我们成功的经验,帮助更多的人。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