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美、业兴、民富 绘就美丽宜居新画卷
——十二师扎实推进“净化”“绿化”“拆违除旧”百日攻坚行动纪实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美好风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和乐景象,是多少人心驰神往的丝丝念想。让人居环境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悠悠乡愁,关系到各族职工群众的切身福祉、团场社会的文明和谐。

时下,走在十二师的大街小巷,干净整洁的公路巷道、错落有致的树木灌丛、花园式的休闲广场、列队式的垃圾投放点随处可见,人居环境按下了“美颜键”,职工群众生活幸福指数按下了“提速键”,一幅景更美、业渐兴、民愈富的美丽宜居新画卷尽收眼底。

“一处净”到“处处净”

“我们前期对师部片区常州街、南通路、百园路等进行实地走访勘察,对提出需要整改的问题进行汇总,争取通过净化、绿化、美化行动,为居民打造一个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1月中旬,从一〇四团开始,十二师全面打响“净化”“绿化”“拆违除旧”百日攻坚战。

垃圾清扫不及时、停车标识不统一、废旧电线乱堆放……各种影响师容师貌的问题层出不穷。“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打好这个基石,我们才能建起更好更高的‘楼’。”十二师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二级调研员刘钦说。

十二师以净化、绿化、拆违除旧三个方面为工作重点,开展为期四个月的城镇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着力营造清洁、整齐、优美的人居环境,为打造“首善之师、融合之城、宜居之区、产业高地”奠定良好环境基础。

路边垃圾从“没人管”到“时时清”,街边小广告从“满墙贴”到“处处净”……周边环境的点滴变化,一〇四团居民张洪书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张洪书今年73岁,在一〇四团麓溪花园小区居住已有20余年。“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对于张洪书来说,这曾是他的所见所感。虽然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一直在进行,但仍旧存在一些痛点、赌点。

今年以来,一〇四团探索城市空间“全域治理”模式,采取以管委会、社区、连队为基本网格,发挥“六位一体”基层治理体系作用进行环境整治,运用市场机制,以专业化外包服务、社会化治理结构、精细化管理手段,让一〇四团环境面貌干净整洁,不断提升辖区居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现在的团场,道路硬化干净了,白色垃圾不见了,场容场貌整洁有序多了。看着这些可喜变化,我们打心底里高兴。”张洪书笑着说。

从昔日的“脏乱差”到如今的“洁净美”,一〇四团的改变正是十二师大力推进“净化”“绿化”“拆违除旧”百日攻坚行动的真实写照,而这样的变化在时下的十二师是处处“开花”。

三坪农场以“党建+”为引领,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使得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头屯河农场多措并举、标本兼治,通过全员全域行动,使靓丽整洁、环境优美的和谐宜居画卷铺展开来;

二二一团拆除违章建筑,绿化生活环境,以实际行动打造整洁、宜居、便捷的城镇面貌;

……

出动4.4万人次,清理卫生死角1.2万余处,清运垃圾3.7万余吨,清运积雪1.6万余吨,拆除违法建筑500余栋,涉及面积2.6万余平方米……从“一处净”到“处处净”,十二师越来越多的团场因人居环境整治焕新颜。

“一人干”到“人人干”

冰雪消融,嫩芽渐醒,微风拂过草木、河流、大地,说着春天来了。漫步在十二师,处处可见在公路边、社区里忙着打扫卫生的居民们。目光所及之处,大街小巷干净整洁,商铺门面窗明几净,场容场貌焕然一新。

“这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更应该参与进来,清理好自己的房前屋后,也能住得舒舒服服。茶余饭后散步时,环境好心情也会更好。”这样深层次的影响潜移默化,令人欣喜。

百日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十二师面貌悄然发生着变化。环境干净整洁了,居民素质也逐渐提高了,逐渐形成了人人参与整治、个个支持整治、户户共建干净美丽家园的浓厚氛围,颜值真正从“面子”美到了“里子”。

这个时节,来到西山农牧场一连蔬菜站片区,一栋栋温室整齐排列,道路两旁干净无杂物,耳房门前煤炭堆放得整整齐齐,一片靓丽整洁的景象。但此前,这里杂草丛生,垃圾堆积,存在大量卫生死角,更有职工群众在这里私搭乱建、乱停车辆、乱堆杂物。

百日攻坚行动开展后,蔬菜站片区成为西山农牧场重点整治区域,职工群众一时无法接受。农场组织人员从车辆乱停乱放的治理、环境对个人健康卫生和疫情防控的影响等方面向职工群众耐心解释,再加上连日来环境整治工作带来的联动效应,最终得到了居民的理解。

“做群众思想工作得多磨、多说,里里外外讲清楚,设身处地为他们考虑,他们就容易听得进去,思想一通事事都通了。”西山农牧场一连“两委”张朝民说。

人居环境整治惠及居民,关键还在于发动居民。一连通过各种方式动员居民参与到百日攻坚行动中,不断强化居民主人翁意识,环境变漂亮了,居民的卫生习惯和精神面貌也随之改变,实现了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

“好得很!大家一起干,到处干干净净的,对我们种菜也有很多好处,病虫害少了,苍蝇也少了,菜才能长得好、产量高。”西山农牧场居民程续海笑着说。

百日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十二师各团场充分发挥“社区+物业+保安+网格化管理+业主委员会+社区警务室”的“六位一体”基层治理体系作用,动员辖区各单位和居民广泛参与其中,不仅增强了攻坚力度,更深化了居民“共治、共建、共管、共享”意识。

“走在路上,看到团场变得如此美丽,心情好得很。这么好的环境,谁还忍心去破坏呢?如今,大家的素质都跟着提高了,共同行动来保护环境。”这样的想法深入各族职工群众心中,十二师正在完成环境整治“一人干”到“人人干”的美好蝶变。

“一时美”到“时时美”

“人居环境整治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我们要坚持久久为功、善做善成,推动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精细化、常态化、长效化发展。”刘钦如是说。

环境卫生面貌得以改善和维持,离不开职工群众养成良好的习惯,随着百日攻坚行动的持续开展,这些习惯逐渐扎根在居民心中,慢慢成长。

“以前,大家没有爱护环境的意识,对于有些现象也是视而不见。如今,团场越来越美丽,这么好的环境就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维护。”兵团五一新区(五一农场)居民王金生谈起团场和居民的变化,有说不完的话。

过去,由于居民保护环境意识不强,乱倒垃圾、乱堆杂物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垃圾围路、围房,公共区域也多是杂乱无序。现在,当有人动起来,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好的变化,居民也有了爱护生活环境的意识,自觉行动起来。

“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们从内心深处感到高兴。各族职工群众能够齐心协力、再接再厉,这种干净整洁的城乡环境就能得以长久维持。”兵团五一新区(五一农场)兴业街社区“两委”委员沈芳说。

百日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十二师以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共同需求为导向,依靠“宣传教育+看得见的实际效果”,激发职工群众爱护环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逐步实现环境整治由“突击”向“长效”转变,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提高了广大居民幸福指数,筑牢了乡村振兴靓丽底色。

“团场美不美,环境好不好,不只是‘面子’上的事情,更是为老百姓带来根子上的实惠。”在刘钦看来,整治什么内容、怎么整治,每个环节都应该有职工群众的积极参与和自主决定。

“居民们的环境意识提高,自觉参与和维护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美丽的团场面貌才能天长地久,真正实现见成效、有长效。”刘钦说。

宜居、宜业、宜游的团场新风貌,是改善人居环境释放的“红利”。如今,十二师通过治垃圾、治厕所、治容貌、治陈规陋习,逐步实现从“一片美”向“整体美”、从“外在美”向“内在美”、从“一时美”向“时时美”的提质转型,各族职工群众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提升。

环境卫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环卫工人是其中的主力军。十二师还结合师印发《十二师党委 十二师优化社会治理 服务职工群众的21条措施》内容,在各团场打造暖心驿站,为户外工作者、居民、游客等群体提供临时休息场所,让他们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急可如厕、累可歇脚、伤可用药,将为民服务延伸至街头巷角。

“我们会持续挖掘资源,不限制服务对象和服务形式,对暖心驿站进行进一步建设规划,同时根据户外劳动者的需求,提供更温暖的服务,实现‘小驿站、多功能、大情怀、正能量’的务实目标。”刘钦说。

“净化”“绿化”“拆违除旧”百日攻坚行动稳步推动,有“颜值”、有“气质”的大美十二师,正向着“处处皆净、景景如画”的愿景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