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评价不能“一评了之”

推进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后,连队“两委”服务质量和效率怎么样,在工作中是唯上不唯下、把工作重心放在“领导注意”上,还是把职工高高举过头顶、在干事创业时始终考虑是否合乎民心,每名职工心里都有一杆秤。

群众评价不能“一评了之”。如果让群众反映问题、评价干部,但评价之后没了下文,就会让群众“徒费笔墨”,变成披着群众路线外衣的形式主义。

连日来,四师六十九团相关领导带领各科室负责人,分成7个工作组对各连队“两委”2018年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倾听职工的心声。据了解,该团还建立了团党委领导、行政主导、社会参与、职工群众满意的绩效管理体系,把连队“两委”引导职工群众调整农业结构、助力增收致富纳入考核范围,发挥绩效管理的约束和导向作用,充分调动连队“两委”成员服务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干部干得怎么样,不是靠自己说出来的,而是在老百姓心里称出来的。推进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后,连队“两委”服务质量和效率怎么样,在工作中是唯上不唯下、把工作重心放在“领导注意”上,还是把职工高高举过头顶、在干事创业时始终考虑是否合乎民心,每名职工心里都有一杆秤。四师六十九团在激励连队“两委”担当作为的道路上,在重视职工评价的同时,把职工对连队“两委”的评价和绩效管理结合起来,是把职工放在最高位置,切实改进工作的务实举措。

群众评价是评议干部的最高标尺,在实际工作中也多有运用,但在现实中有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干部不怕群众评价,对群众意见置之不理。原因何在?还是没能把群众评价转化为影响干部去留升降的硬杠杠,没把群众评价运用到干部考核评价的全过程。在这个意义上,让群众意见得到实质性尊重,既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重视群众评价,也有必要进一步用好群众评议的结果。

群众评价不能“一评了之”。如果让群众反映问题、评价干部,但评价之后没了下文,就会让群众“徒费笔墨”,变成披着群众路线外衣的形式主义。让群众评价只是第一步,对群众评议结果有“后续节目”,还应探索如何更好地把评价结果运用到干部考核评价的全过程,对群众心目中的好干部及时褒奖,对群众不满意的干部及时处理。例如,在评先树优、晋级提拔、年度考核等影响干部去留升降的评比中,都加上群众满意度评价结果这条硬杠杠,将其作为奖优罚劣的参考,让群众评议结果立竿见影地影响到干部的切身利益,那么干部必然会对群众评议予以重视,群众意见也能得到实质性尊重。

工作干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最能看出个“子丑寅卯”,群众的意见是发自肺腑的,最能揪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对于兵团各级领导干部而言,不妨以正确的心态对待群众评价,从群众评价中了解群众批评什么、关心什么、期盼什么,面对群众的褒奖,不骄傲自满,要坚持不懈,力图久久为功;面对群众的批评,要对照检查,深刻反思,按照让群众满意的要求来调整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和工作方法,做到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就脚踏实地地干;群众缺什么、愁什么,就倾其所能地帮;群众反对什么,不满意什么,就真心实意地改,真正把工作的着力点、切入点放在一个一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上,通过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诸如“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上学难”等实际问题,赢得群众信任和点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衡量讲政治的根本标准是看人民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把群众评价作为干部工作好坏的评价标准,就能够推动党群、干群关系不断好转,促进工作良性循环。同时,落实好群众评价的“后续节目”,就必能激励干部真正担当作为,并让这种担当作为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