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吸引人才的“独特美景”
作者:张瑜莹

留住人才的核心因素并不都是优厚待遇,还在于有没有吸引人才的“独特美景”。 对于兵团来说,这个“独特美景”就是形成留住人才的“软优势”:文化氛围是否良好、意见是否被尊重、价值是否能实现……正是在这“是”与“否”之间,形成了人才来与不来的分水岭、留与不留的分水岭。

电影《天下无贼》中有一句经典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眼下,随着毕业季的来临,内地很多城市使出浑身解数加入“抢人”行列,“抢人大战”方兴未艾。纵观部分内地城市的“人才争夺战”,大多出台了买房打折、租房补贴、落户降标、项目资助、一次性奖励等引才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然而,作为经济欠发达的西部边疆地区,在区位、产业、资金等硬件优势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我们靠什么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杨昌浚对左宗棠率军西征沿途种树历史的真实记载,也是对左宗棠“种树”功业的热情赞颂。三千里大道,百万棵左公柳,为西北灰黄的天际抹上了重重新绿,营造了一条条“绿色通途"。植树蓄水改善环境,方能引得“春风度玉关”,这个逻辑对于兵团引才、留才同样适用。

前不久,十二师党委组织部发布了《2019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面向内地选调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公告》,面向内地公开选调111名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截至6月4日,十二师已累计收到730多个来自全国各省市县的咨询电话,165名选调人员发来报名信息表。报名参加选调的人员来自河南、甘肃、四川、河北、湖南、重庆等24个省市,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占总报名人数的30%。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地处流,十二师有何“高处”,为何人才愿意来十二师?“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新疆、来到十二师,这里不仅环境优美,人也十分热情,政策还很优厚,我愿意扎根在美丽的十二师。”“十二师的人是温暖的,十二师这片土地也是温暖的。”从选调人员的话语里,我们听到了最好的答案。

人们普遍认为优厚的待遇才能留住人才,但有些城市的待遇并不是很高,却能吸引人才扎根,这一现象可以用“雷尼尔效应”来解释。美国华盛顿大学曾选择一个地点,准备在那里修建一座体育馆,却遭到教授们的强烈反对。因为在华盛顿大学教书可以享受这些湖光山色,为此,很多教授愿意失去获取更高收入的机会。有人说:华盛顿大学教授的工资80%是用货币形式支持的,20%是由美丽的风光支付的。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雷尼尔效应”。可见,留住人才的核心因素并不都是优厚待遇,也在于有没有吸引人才的“独特美景”。对于兵团来说,这个“独特美景”就是形成留住人才的“软优势”:文化氛围是否良好、意见是否被尊重、价值是否能实现……正是在这“是”与“否”之间,形成了人才来与不来分水岭、留与不留分水岭。因此,兵团要想吸引、留住更多人才扎根边疆、建功立业,就要在打造“独特美景”上多下功夫。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但怎么栽树,还需要做更细致的工作。人才人才,重点在人,唯有拿出“千金市马骨”的诚意,为人才营造一个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的软环境,才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长久之计。我们必须打破以往只注重物质奖励的路径依赖,更加注重人才发展治理体系的构建,更加注重政策和服务的精准化,做到人才、产业和资本深度融合,真正让人才能够获得施展才华的制度保障。当然我们也要“雪中送炭”,紧盯人才遇到的诸如编制落实、住房安居、配偶安置等困难,通过政策、资金扶持解燃眉之急,让人才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这也是我们提升招才引智“软实力”需要努力的方向,只有打好环境牌,才能使人才产生“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情感认同。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将各类人才引进家门,就必须以礼代之,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尊重人才、尊重个性、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让各类人才尽情挥洒自己的满腔热血,谱写新时代兵团创新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