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摘帽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全国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是喜事,但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对于兵团来说,要坚持精准施策,多措并举,确保兵团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提升,让职工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我们对小康的认识与追寻,历经时间的洗礼,从解决温饱问题到彻底摆脱贫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一步步让梦想照进生活、变为现实。

日前,贵州省宣布6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随着我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实现了贫困县“清零”,至此,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涉及22个省区市的贫困县已全部脱贫摘帽。

好消息鼓舞士气,更坚定持续前进、再上台阶的决心和信心。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天,人民群众期盼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要确保目标不变、靶心不移、脚步不停,接续奋斗、久久为功,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又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脱贫摘帽后返贫致贫的因素还会存在,相对贫困还会存在。特别是今年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洪涝灾害影响,巩固脱贫成果难度更大、要求更高。收官不是收工,那种以为贫困的帽子一摘,就可以“到站停车”“马放南山”的思想万万要不得。这就既要立足当下补短板、强弱项,主要政策措施不能“急刹车”,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又要着眼长远,完善稳定脱贫、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防止“穷根”再发芽、“脱帽”再“戴帽”。

2019年底,兵团16.1万贫困人口就已全部脱贫,77个贫困团场全部摘帽,贫困连队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由9.1%下降为零。成绩喜人,但也要注意,决不能盲目乐观、松劲懈怠,更不能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要坚持精准施策,多措并举,确保兵团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提升。

兵团强不强、连队美不美、职工群众富不富,决定着兵团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要把巩固提升兵团脱贫攻坚成果同兵团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以乡村振兴巩固提升兵团脱贫攻坚成果,把脱贫攻坚中的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工作力量和攻坚精神更好地承接和传递到兵团的乡村振兴战略中,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把决战脱贫攻坚的制度机制优势转化为兵团乡村振兴的治理效能。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做好规划的衔接,在产业、生态、教育、社会等脱贫工作方面与兵团乡村振兴规划中的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方面做好“一对一”的衔接。在保持政策稳定的基础上,推动实现人才、资本、技术、土地等要素在兵团城乡之间深度融合,推动脱贫摘帽地区走向全面振兴、共同富裕,从而全面推进兵团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谱写新时代兵团乡村振兴新篇章。

无论是巩固提升兵团脱贫攻坚成果,还是全面推进兵团乡村振兴战略,都需要深化兵团团场综合配套改革,把兵团的特殊优势和发展活力及潜能充分释放出来。要着力促进团场农业现代化,在提升“三农”工作水平上下功夫,健全完善土地流转配套政策,不断激发团场土地要素活力;在适度规模化上下功夫,提高市场竞争力,带动职工群众增收;在农业产业化上下功夫,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结起来;在产品品牌化上下功夫,让“兵字号”农产品名字更响、实力更强;在服务专业化上下功夫,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激发和鼓励职工群众在产业融合方面的首创精神,为推进团场深化改革不断注入新动能。

新生活在召唤,新奋斗激励我们勇往直前。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通过脱贫摘帽后的“接力跑”,跑出兵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让职工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