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起义人员证明书、复员军人证明书、党费证……
12月15日,89岁的王德林颤抖着双手翻看着一个个证书。
随着各类证书一本一本地翻动,王德林奋斗不息的过往如放电影般一帧帧呈现。
01
打破苦难枷锁
叩响知识大门
“幸、幸、幸,福、福、福……”
“报告班长,我又学会了两个字——‘幸’ ‘福’!”
1952年,22岁的军人王德林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如海绵般如饥似渴地汲取着新知识。
新中国刚成立时,我国文盲率高达80%。因此,我国开展了大规模扫盲运动,学习知识蔚然成风。经过三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到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共计扫盲3000多万人,王德林便是其中之一。
这场浩浩荡荡的全民教育扫盲运动,不仅给王德林打开了知识的大门,还拓展了他的视野。
王德林是幸福的!在部队里的他,不仅吃得饱、穿得暖,还可以学习文化知识。这种日子是他之前做梦也不敢想的。
1930年,王德林出生在新疆的一个贫苦家庭。命运之神和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王德林1岁那年,母亲撒手人寰。他被过继给大伯,可在大伯家的日子并不好过。到了记事的年纪后,他又回到了自己家中。
“回家就好了,不会再受苦了。”那时,年少单纯的王德林不止一次这样满怀期待。
然而,现实狠狠地给了王德林一耳光。
“来了一个吃白食的!这日子还咋过!”他回到家中,迎接他的不是温暖的臂弯,而是继母的冷嘲热讽。
“我可以挑水、可以劈柴,可以干很多活。”为消解继母的怨气,年少的王德林拼尽全力干起了繁重的农活。
“再苦我也不走,家里有爸爸、姐姐,我还要保护受到欺压的姐姐。”王德林有时候也偷偷掉眼泪,但他还是留了下来。
等到再年长些,王德林便被赶出了家,去“打零工”。不幸的是,他在“打零工”的途中被国民党抓去做壮丁,那一年他才15岁。在这期间,他同样过得举步维艰。美其名曰“通讯兵”,实则是为国民党军官端茶倒水的杂役仆人。他们高兴了就赏王德林口饭吃,不高兴了就对王德林拳打脚踢。
也许是命运之神不忍再折磨这个少年,1949年9月25日,王德林清楚地记得这个充满阳光的好日子。这一天,他所在的部队弃暗投明,主动归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就是在这一天,王德林终于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温暖怀抱,也终于走出了苦难萦绕的迷雾,走进了阳光明媚的天地。
02
一心向党
一生为民
1956年12月31日,王德林脱下了他热爱的军装,转业到了八一农学院实习农场(即现头屯河农场)。他接受组织安排,在机务班开拖拉机,并担任班长。期间,王德林表现优异、工作突出,1961年1月5日,他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之前我从未接触过拖拉机,但在那时,我的拖拉机技术可以说是最好的!”王德林回忆说。
从未接触过拖拉机,怎会开得那么好?记者在王德林的一个泛旧的红色笔记本中找到了答案。
只见,在笔记本封皮的右上角赫然印有7个黄色大字“向雷锋同志学习”,细细翻开每一页,干净工整的钢笔字迹在5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清晰可见。
“排气管冒黑烟怎么办?”“发动机不启动怎么办?”“机油压力过低怎么办?”……每一个问题下面都写有详细的解决方法。一笔一画,无不映射着两个字——“用心”。
原来,王德林来到机务班后,就开始自学开拖拉机。工作中遇到问题,他都会记下来并请教班上其他工友,或者翻阅相关书籍查找答案。他对拖拉机格外“疼爱”,不舍得它受一点“伤”,总是把拖拉机擦拭得干干净净。
在寒风凛冽的冬天,有一次拖拉机出现了故障,为避免拖拉机的水箱被冻坏,王德林脱下了皮大衣盖在机头处。等到工友们回来时,王德林已被冻得说不出话了,双腿也因此落下了病根。
如今,王德林的双腿早已不听使唤了。
“我不后悔!”王德林坚定地说。
与王德林共事的人都知道,他不仅对开拖拉机认真,对其他工作也同样一丝不苟。
“姐,现在是生产的关键时期,我脱不开身,你帮我把媳妇送到医院。”王德林的大女儿出生那年,因工作繁忙,他没能陪伴在妻子和孩子身边。
匆匆安排好妻子的事情,王德林又投入到了紧张的生产中。没承想,这一忙就过去了好几天,王德林才仓促赶回姐姐家中照顾妻子。
“我是党员,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凡事要走在前、干在前。”王德林说。
这时,王德林的儿媳妇王慧兰将一本荣誉证书递给了记者,打开一看,里面写着“王德林同志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作三十年,特授予荣誉证书,以资鼓励。”字样,记者瞬间明白了,这段评语的分量。
再翻看那本红色党费证,一笔笔交纳党费记录清晰可见。王慧兰告诉记者,父亲每次都是按时交纳党费,近些年因腿脚不便,才由她代劳。每到交党费的日子,父亲总会提前提醒她。
03
一枚纪念章
最美夕阳红
王德林最近迷上了看视频,家里来了客人,王德林总会让大家先看一番。
原来,这是一段颁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的新闻报道。虽然视频中王德林出现的时间只是短短几秒,但对王德林而言却是异常珍贵。
那是王德林第一次上电视,老人异常兴奋,更让他兴奋的是,当天,十二师领导和团场领导来到了他家,亲手为他戴上了大红花和一枚闪亮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当领导细心询问王德林是否有需要组织解决的问题时,王德林坚定地摇着头、摆着手。
“没有,现在的日子很好!我享福了,享了共产党的福!”王德林高兴地说。
对王德林而言,这次颁发纪念章意义非凡,为记录下感人的这一刻,头屯河农场文体广电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加班加点特意剪辑制作了视频,并把这份特别的礼物送给了王德林。
这个视频被王德林的家人第一时间发到了微信群和朋友圈,被亲朋好友接连转载。
“爸,您真有福气。”
“爷爷,您是我们的骄傲。”
听着暖心的话语,看着亮铮铮的纪念章,王德林笑得合不拢嘴。
到了10月1日这天,王德林特意戴上了大红花和纪念章,坐在电视机前等候着大阅兵开播。
看着气宇轩昂、军装笔挺的战士,看着装备精良的战车……王德林不禁热泪盈眶,两个巴掌拍得通红。
“好!好!”王德林不停地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