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先锋人物丨一年实现盈利,订单不断!他的合作社有啥不一样
勇当职工致富带头人 ——记三坪农场一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寇彦清


(寇彦清到内地学习)

(寇彦清(左)给种植户介绍土地情况。)

1月3日,经过一年的辛勤忙碌,2018年当选的三坪农场一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寇彦清喜滋滋地和几位社员一起盘算着合作社的收益:“21个社员仅农作物种植纯收入每户达15万元,合作社运行分红每户2万元。”寇彦清说。

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后,寇彦清带领“两委”主动牵头成立合作社,聚集资源、形成合力,带领大家抱团取暖,职工增收的信心更足了。同时,连队“两委”转思路、优服务,为职工送政策、解难题、办实事,在改革中谋变,在谋变中发展,找准了改革后“两委”的定位,赢得了职工的拥护和支持。寇彦清和他所在的连队多次被评为团场“优秀共产党员” “优秀连队”等荣誉称号,他也被大伙亲切地称为职工致富增收的“领头雁”。

“地还是那块地,人还是那群人,我们的200多亩葫芦籽收入却增加了一倍多,达到50多万元,寇书记和‘两委’们功不可没!”三坪农场一连职工王国祥高兴地说着他加入合作社后的收入变化。

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取消“五统一”后,规模农业的优势如何保持?

面临推进改革过程中的新问题,寇彦清和“两委”委员主动商议、积极谋划,以成立合作社为切入点,把职工凝聚起来,把改革后的生产积极性最大限度调动起来、激发出来。

去年1月8日,一连“两委”发动王国祥在内的连队种植大户、植保大户和销售能手,平均每人拿出25万至30万元入股,成立了集种植、植保服务、销售于一体的乌鲁木齐市兴鑫创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寇彦清高票当选为理事长。

自主经营、自主管理、有重大事项集体商议解决……合作社自成立之初就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同时健全监事会、理事会机构,在社员入股、生产经营、决算分配、民主管理等方面建章立制。为了闯好市场,寇彦清和“两委”委员还聘请了有多年销售经验和经营能力的能人担任职业经理人,全力打造“合作社+农户+企业”的经营模式。

“职工抱团了,形成4000余亩的种植规模,有了主导市场的‘话语权’,何愁没有大客户上门?”寇彦清说,今年葫芦籽每公斤销售均价15元,这是单打独斗达不到的。

合作社对接市场,省去中间环节,实现了供销双方利润最大化。仅农资采购一项,合作社就为社员节约近20万元。去年,寇彦清还带着合作社成员主动与内蒙古加工企业洽谈原材料供销协议,实现产值1300多万元,盈利500多万元。

同时,合作社还将职工的4台大马力拖拉机及配套农具吸纳进来,并新购入6架大功率植保无人机,实现生产、植保、收割服务效率最大化,植保业务辐射到了周边地区。“以前是用大马力机械植保,不仅成本高,还损害农田作物,现在合作社购买了植保无人机,不仅喷洒精准,还提高了作业效率。”寇彦清说。

截至目前,合作社提供各类农资服务共1000吨左右,农机总作业量2万亩,总收益150万元;植保服务5万多亩,收益50万元左右;实行农产品反季节销售,预计可为社员提高产品附加值100万元以上……

“赶上了团场综合配套改革的好政策,收入多少,全凭本事,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寇彦清说。

眼下,正值农闲时节,寇彦清和“两委”委员还在与乌鲁木齐“老狼客”自动抓饭机售卖商洽谈胡萝卜条的速冻加工事宜,积极拓宽农产品销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因去年萝卜市场饱和、农产品价格低,产品大量滞销。寇彦清带领“两委”主动挖掘市场潜力,做足“萝卜文章”,通过萝卜粗加工和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想方设法卖出好价钱。

同时,寇彦清带领“两委”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主动对接市场,在昌吉周边联系6个冷库,将1100吨胡萝卜、青萝卜和恰玛古全部入库储存,计划在春节前后上市进行反季节销售。

“合作社采用‘兜底’方式,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在冬季进行反季节销售,并承诺利润分红给社员,处处为社员着想,我们打心眼里感激。”胡萝卜种植户马春珍说。

受水果市场价格低迷影响,加之去年葡萄新增挂果面积激增等原因,葡萄的批发价普遍走低。为了应对不利的市场环境,寇彦清带领“两委” 早做准备,从提高职工种植技术水平入手,从选种、选地、整地、施肥、播种到销售,请来专家提供技术指导,保证了葡萄品质。同时,邀请客商现场观摩并洽谈采购事宜,使葡萄卖出了好价钱,每公斤红提批发价在3.5元以上。

同时,寇彦清带领“两委”贴心服务,积极为职工解难题、办实事。

去年6月,连队2000多亩葫芦地遭遇蚜虫侵害,刚刚结出的小葫芦出现变黄、脱落迹象。寇彦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第一时间请来了师农科所专家前来会诊。按照专家建议,4台无人植保机全程喷洒农药向蚜虫“开战”,连续三天三夜,寇彦清和“两委”委员几乎没合眼。

“‘两委’不光是带领职工增收致富,更要为职工树立典范,俯下身子为职工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将大家拧成一股绳。”寇彦清说。

去年4月,春光明媚,一连职工刘红波却特别着急,因为他的300亩冬瓜地需要大马力机械耕地,他联系了几个农机户,但都没有回音。

想来想去,刘红波拨通了寇彦清的电话。接到电话后,寇彦清很快调集了平地机、整地机、播种机,一应俱全的农业机械设备,解了刘红波的燃眉之急。

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后,连队采取民主发展的方式,没有团场的资金保障,职工只有通过合作的途径才能集纳资金和资本,储备生产资料和农机具。

去年,合作社把所有的农机集中在一起,共有4台16公斤6旋大疆牌无人机、2台极飞大功率无人机和10余台大马力拖拉机及配套农具。

“用自己的农机和植保机械服务社员,不但更加集约便捷,还大大降低了成本。”寇彦清说,这样的发展模式是经过他深入思考形成的。

“服务在社、生产在家,党支部领好航,合作社架金桥,全连奔小康。” 在去年的探索实践中,三坪农场一连党支部还以合作社为平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在日常管理中,坚持“支部引领、党员带动、党群合力、抱团取暖”的管理理念。

“在支部‘两委’的带动下,去年200亩黄芩,通过‘订单销售’全部销往安徽亳州,纯收入12万元。”合作社社员张流辉高兴地说。

新时代的兵团连队建设,需要集纳更广大职工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在这个过程中,三坪农场一连党支部确定了“党旗红、产业兴、职工富、连队美”的发展目标,按照建好坚强领导班子、找好正确发展路子、用好民主管理法子的思路和做法,统筹连队发展。

“我们就是要发挥党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党支部引领带动党员有所为,以党员带动群众干事创业,推动产业兴旺、职工增收、美丽连队建设。”寇彦清说。

这两天,寇彦清正合计着和“两委”到成都、内蒙古洽谈葫芦籽“订单农业”的事,同时学习内地电商融合发展新理念。

“2019年,是合作社红红火火的一年,现在越来越多的职工要求创办合作社、加入合作社。”寇彦清说,去年是初步试水、积累经验,今年还有更大的动作,一定会有更好的收益,现在还有10余名职工主动要求加入合作社。

此外,为了激励社员的积极性和凝聚力,合作社还召开社员大会制定社员子女鼓励成才制度,对考上大学的社员子女奖励2000元,考上大专的奖励1000元,考上重点大学的奖励5000元,不断增强连队职工和社员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