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同心浇灌团结花 亲情绵长润心田——十二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纪实 十二师地处天山北坡经济带腹心区域,镶嵌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横跨乌鲁木齐、昌吉、吐鲁番、巴音郭楞,全师下辖8个团场、6个市场、两大集团公司、1个上市公司及4个园区,土地总面积3048.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13.54平方公里)。除二二一团位于吐鲁番市、二二二团位于昌吉州阜康市、代管四十七团老兵镇位于和田市外,其余5个团场呈扇形环绕于乌鲁木齐市南、西、北面。
全师总人口29.9万,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33个少数民族5.83万人,占总人口20%,少数民族聚居团场5个。
一直以来,十二师各族干部职工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共同绘就了一幅和谐、幸福的民族团结画卷,全师呈现出了经济健康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同心共绘 常抓不懈
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
多年来,十二师党委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目标,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聚焦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围绕兵团更好履行“三大功能”、发挥“四大作用”,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抓,建立完善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民宗部门综合协调、各部门密切配合”的组织领导体系,实现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与中心工作、党建工作和“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等工作同筹划、同部署、同检查,为全师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对十二师而言,今年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攻坚之年、决胜之年。为全面推进全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高创建工作讲解员的整体素质和讲解水平,10月10日,十二师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师”示范点讲解员培训班在十二师党委党校开班。来自全师28个示范点的45名讲解员参加培训。
培训学员李晓霞:
讲解员是示范点的一张名片,今天的培训,让我对讲解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在今后工作的中,我一定会勤加练习并学以致用,努力提升自己的讲解水平,更好地开展单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讲解和宣传工作。
十二师党委统战部副部长杨霞:
此次培训旨在提升讲解员的业务水平,讲好十二师民族团结故事,传播好十二师民族团结最强音,用身边事教育引导身边人,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心中,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为十二师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师”作出积极贡献。
10月14日,兵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调研组到十二师调研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师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李志波参加调研并汇报相关工作。
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十二师中学、师政务服务中心、师检察分院、百园路派出所、三坪农场融合社区、同平清真寺、亚心花海主题乐园等示范点,采取听取汇报、观看专题片、座谈交流、实地查看等方式全面了解掌握十二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基本情况、方式方法、特色亮点及存在的问题。
调研组要求
十二师要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巩固创建成果,丰富创建内容,全力提升创建水平,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要不断创新,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打造更具特色亮点的示范单位。
调研结束第二天,10月15日,师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李志波亲自主持召开创建工作迎检部署会,师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团场、各直属机构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李志波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再动员、再部署。
李志波:
各单位党组织要切实压实主体责任,加强指导督导,发挥好示范点辐射带动作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群众知晓率,营造人人都说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人人争当民族团结模范的良好氛围。
十二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召开推进工作会议,听取各团场、各部门工作汇报,以“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为抓手,督促创建工作有力有序推进,结合全师实际印发《十二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创建测评指标体系》等,进一步细化量化目标任务、标准要求、方法步骤、具体措施、完成时限等。
各单位也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细化内容,梳理流程,划分责任,按时间节点全力推进。
师党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陈利明:
通过全师各族干部职工群众的共同努力,全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十二师将不断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阶段性创建成果,鼓足干劲,持续推进创建工作,力争今年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师”,努力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首善之师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常来常往 越走越亲
近年来,十二师以“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为载体,各级各单位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各族干部群众在互帮互助、说说唱唱、聚聚聊聊中不断加深情感,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今年国庆节、中秋节,十二师域内张灯结彩、一片喜庆的氛围。
在师部城区、各团场商业街、师团辖区道路两旁,各族职工群众纷纷在门前屋顶悬挂了国旗、彩旗。
各团场、社区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各族居民群众共学共乐、共度佳节。
9月28日,十二师“欢庆祖国生日 共度诗意中秋”第二届中秋诗会暨“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会在风景优美的头屯河谷森林公园浓情上演。
师、团机关500余名干部群众和他们的结对亲戚们欢聚一堂,用诗歌、朗诵、歌舞等形式,喜迎中秋佳节,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头屯河农场干部杨小帆的结对亲戚
乌甫•阿依甫:
亲戚们真是太好了,他们怀揣着真情与真心来到我们家中,给我们宣讲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党的惠民政策,帮助我们解决实际困难,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10月6日,十二师“民族团结一家亲健康跑”活动如期而至。100余组结亲干部和结对亲戚在头屯河谷文化旅游体育休闲森林公园健康开跑。
头屯河农场机关干部孙芳芳拉着结对亲戚努尔汗•牙生的手高兴地说:“我们结亲三年多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如亲姐妹般,今天的活动又为我们增加了一段美好的回忆。”
多年来,十二师各族群众相互走访往来、互称兄弟姐妹,形成了有困难相互帮助、有喜事相互祝贺、有佳节相互拜访、有矛盾相互宽容、有纠纷相互理解的爱心助力、真情帮扶的民族团结进步局面。全师各族干部职工群众共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再上新台阶,齐心协力画出民族团结最大同心圆。
自“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开展以来,十二师各级各单位的结亲干部千方百计帮助结对亲戚解决最希望办、最迫切办、眼下能办的事情,让各族职工群众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党的关怀与温暖。
截至目前,全师各级各部门累计向结对亲戚送去各类慰问物资、慰问金共计1000余万元,受益群众4.5万余户。
为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十二师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连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科室、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班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线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示范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大院(小区)、楼栋、单元、示范户(商户)等细胞工程创建评选活动,共评选出“优质细胞”8000余个。 三年来
十二师1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命名挂牌全国民族团结教育基地1个,1人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受到自治区、兵团通报表彰的“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先进集体9个、先进个人27名;
师级表彰先进集体28个、先进个人74名,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明显。
这些典型身上发生的一段段故事、一件件实事,记录着各族干部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幸福轨迹。
融合融情 凝心聚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兵地融合是兵团作为新疆组成部分的重要体现,也是发挥兵团特殊作用的重要途径。”
兵地融合发展推进到哪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十二师党委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和对兵团的定位要求,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坚持“兵地一盘棋”和“兵地一家人”,主动融入新疆大局,融入乌昌地区建设大局,将兵地各族群众牢牢拧成一股绳,形成了共创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
师域内学校与地方9所学校建立“兵地融合共建学校”;
以“兵地青少年手拉手融情•心连心向党”交流交往活动为抓手,兵地学校青少年结队1100对,实际覆盖13225人次。
通过定期沟通互访,交流办学理念,开展优质课展示等举措,不断深化各族学生之间的感情。
自2017年起,十二师中学对400名来自喀什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按照寄宿制教育教学模式,坚持“爱、严、细”的管理原则,实现混合编班、混合教学、混合住宿,兵地各族青少年学在一起、玩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感情不断增进。
十二师党委统战部副部长杨霞:
兵地融合,不是简单的工作对接。融合是为了最大程度将兵团和地方的优势发挥出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在推进兵地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十二师始终注重把民族团结作为最大的群众工作,以“民生工程十大实事”为着力点,积极落实惠民政策,办好利民实事,持续改善民生。
不断提高兵地各族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和谐稳定的氛围中,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也不断得到加强。 阿什里乡阿什里村位于昌吉市西南32公里,是一个典型的牧业村,哈萨克族村民占到总人口的99%以上。
阿什里村南头垃圾站旁一个崭新的垃圾分类投放亭很是引人注意。
摆放的6个投放桶分别收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和其他垃圾。这得益于十二师驻阿什里村“访惠聚”工作队投资5.1万元的“惠民工程”。
此外,工作队还对村里主干道至垃圾场的道路进行硬化,方便村民出行。
村民金丝古丽:
以前,我们都没有垃圾分类意识,每条路上虽然都有垃圾桶,但各类垃圾都混杂在一起。新的垃圾分类投放亭建好了,我们也跟上了垃圾分类新风尚,这都要感谢“访惠聚”工作队。
二二一团地处吐鲁番市高昌区。近年来,二二一团党委与高昌区委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思想,加强兵地间互帮互助互融,在种植、养殖、教育、医疗、生态文明建设、水资源利用等方面上形成长效机制,推动形成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毗邻二二一团的亚尔果勒村一小队距离地方乡镇学校7公里,村民子女上学很不方便。
团党委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吸纳180余名地方乡村学生就学,实现了兵地之间教育资源互惠、共享,促进了兵地间民族团结。
为了方便周边群众就医,团党委将也木什、亚尔果勒等村216名地方群众纳入医保结算范畴。
2018年以来,按照兵师党委部署安排,二二一团党委积极落实“五共同一促进”共建项目,专门协调十二师驻吐鲁番市艾丁湖镇庄子村“访惠聚”工作队,抓好兵团工作队驻村的契机,申报共建民族团结成果展示厅建设项目、共建农业井安装项目等5个惠民项目,投入资金150.6万元。
一批看得见、摸得着,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的惠民项目,较好地解决了村民在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这些惠民项目的建成,得到了大家的衷心拥护,获得感、幸福感油然而生。
一桩桩、一件件、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见证了兵地一家的真情厚谊,更记录了各族群众的浓浓深情。
随着十二师“访惠聚”工作深入推进,民族团结的基础得到不断夯实,形成了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
如今的十二师,民族团结之风正吹拂着大街小巷,各族干部职工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用实际行动凝聚团结之力、共铸团结之魂、巩固团结之基。
放眼明天,十二师干部群众正以崭新的面貌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谱写和谐发展新篇章。